欢迎进入汝州市汝瓷博物馆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电话:0375--6890016
首 页 |概述 |汝窑遗址 |汝瓷文化 |藏品 |新闻 |咨讯 |文物展示 |联系我们
学术快讯
高校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
高校博物馆 , 青少年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能够喜欢博物馆的古老吗?青少年如何利用博物馆?老师们怎样将博物馆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些是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组织教学活动应该了解的信息,也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当代博物馆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接触历代人工制品、艺术作品和自然标本的机会,激励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持学习者探究、质疑、分析真实的物件,鼓励学习者与团队成员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实现基于博物馆收藏及知识的创新。
  博物馆学习的特点是基于实物的学习。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与真实物件互动,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兴趣,激发探究兴趣,增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信任。博物馆学习过程多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是非结构化的。学习者在博物馆中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寻求博物馆环境中的事实性信息,并对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个性化的知识性解读。博物馆为学习者提供与学校互补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智能培育方面。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博物馆是增强空间、动感、人际等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学校学习有助于语言、逻辑、乐感、自省等智能的养成)。博物馆学习是在社会条件下,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互动中的学习,既有知识性学习,更有价值观、行为规范的认同。
  高校博物馆的收藏侧重特定专门学科,呈现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标本,为学术研究提供科研资料。尽管专业和学术是高校博物馆的鲜明标签,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博物馆就是“高大上”的象牙塔。在这里,满是真真切切的科学标本,绝少有复制臆造的;都是踏踏实实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云山雾罩的“忽悠”。
  参观高校博物馆是一次智力之旅,是与科学家的交流对话。在高校博物馆,人们可以感受到学术研究的严谨科学,感受到研究人员面对未知和学术难题时的勇气和坚韧,追随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过程,理解科学方法的价值。如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考古追梦人》展览,介绍了苏秉琦先生为创办北大考古专业和构建中国考古学教学体系的努力。高校博物馆如同知识的视觉盛宴,而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者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能力又存在着差别,博物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应该是营养师,为学习者调配适宜的“营养餐”,不应是填鸭式的灌输。 高校博物馆充满着各种信息,学习者要从环境中获取学习线索,提取学习信息。大量的无关信息,可能会干扰预定的学习任务,但是,也可能会激发个性化的探究学习兴趣,这恰恰是素质教育很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养成。
  博物馆学习的过程是从观看实物开始,仔细观察实物的形态和细节,讨论这些物理特征与器物功效的关联,探讨器物制作者的追求和制作工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导向问题的细节,通过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设想,通过观察验证解决方案的依据,这正是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基本反映。
   将学习与生理反应巧妙结合,让“学习-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博物馆学习是团队性学习,同学们在一起观看展览,听导览人员的介绍,与同学交流对陌生物品的猜测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评价同学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交流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团队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可以让学习者认真倾听团队成员的见解,批判性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尊重团队成员的创意和奉献,以探讨的态度与他人讨论不同的见解,与团队成员一同攀登知识的高峰。 博物馆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激励知识创新的摇篮。

上一篇: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研究
下一篇:文物的基本定义与覆盖范围


学术快讯
非遗项目